冬小麦中后期田间规范化管理技术

发布时间:2015年12月03日

 

冬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是指小麦返青至成熟的这一段时间,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,此时期麦苗生长旺盛,对水肥需求量增多且特别敏感,因此,搞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。

 

  一、中期管理技术

 

  春季随着气温升高,小麦根茎叶生长进入最旺盛的时期,生长中心由叶、蘖等营养器官转成以茎、穗为主,是影响总穗数和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。

 

  主攻方向:在冬前苗情的基础上,促进早缓苗、早返青;通过水肥管理进行合理促控,从而协调群体与个体、地上与地下部分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,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,争取秆壮、穗大、粒多;巩固早期分蘖,促进分蘖两极分化,合理促弱、控旺、稳壮,实现稳健生长;同时还要防止倒伏及病虫草害,重点防治纹枯病,预防晚霜冻害。

 

  1. 因苗制宜,分类管理。春季麦苗生长差异大,麦苗返青后,根据苗情、墒情,分壮苗、旺苗、弱苗三类管理。

 

  ①壮苗标准:播期适中,返青早,长势健壮,亩茎蘖在70万个左右,分蘖多,根系发达。

 

  管理措施:在返青期不施肥不浇水,及时进行精细划锄,以通气、保墒、提高地温,促进根系发育。到拔节初期再追肥浇水,这样可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,建立高光效群体;提高生育后期根系活力,延缓衰老,改善品质,提高千粒重。一般每亩追尿素1015千克,施肥深度610厘米。

 

  ②旺苗标准:播期较早或播量较大,生长快,根系弱,封垄早,返青期亩茎蘖一般超过100万个,通风透光不良。

 

  管理措施:一是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,深中耕断根、散墒,控制无效分蘖,减缓群体增长。二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胺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,缩短基部节间长度,促进根系下扎,预防后期倒伏。三是将返青起身期追肥浇水改为拔节中期追肥浇水,一般每亩施尿素810千克。对播种早、播量大,冬前旺、冻害严重的麦田,可提前追肥浇水,并中耕增温。

 

  ③弱苗标准:播期较晚,分蘖大小不齐,叶色淡,生长慢,亩茎蘖在50万~60万个,单株分蘖在3个以下;或者播种过早,分蘖过多,年前较旺,返青后叶片发黄,有脱肥现象的麦苗。

 

  管理措施:应以促为主,不同情况形成的弱苗管理措施不同。对薄地、未施肥、墒情差、下部叶片发黄的地块,应早追肥浇水,一般亩施尿素1520千克,施肥时间应在返青起身期;对肥地、冬前已追过肥、墒情好、苗龄小的晚播弱苗,应早中耕促早发,一般在起身后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215千克;对肥力高、播种早、播量大、群体大、个体弱的假旺苗,应及早疏苗,而后追肥中耕;对盐碱地麦苗,当叶尖发紫时,及时浇水压盐,防治死苗。

 

  2. 防治病虫害。春季随着气温回升,小麦白粉病、锈病、纹枯病、蚜虫和金针虫等病虫害开始发生。此期以防治纹枯病为重点,麦苗进入返青期后,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,防治宜早不宜迟,豫东地区一般在2月下旬~3月上旬喷第一次药,隔1015天再喷1次。每亩用20%三唑酮乳油70毫升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4050千克,对茎基部进行喷雾。

 

  虫害主要有蝼蛄、蛴螬、金针虫、蚜虫和红蜘蛛。小麦返青后,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,当死苗率达到3%时,立即施药防治:每亩用40%甲基异柳磷或50%辛硫磷乳油0.5千克,对水750千克,顺垄浇施,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。拔节初期蚜株率达20%40%时开始防治,每亩用10%吡虫啉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50千克喷雾,尤其是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,蚜量上升迅速,为害严重,应适时早治。

 

  3. 浇好孕穗水。小麦进入孕穗期,对水分很敏感,是需水临界期,也是小麦一生中耗水量最多的时期。生产上根据叶色和土壤墒情而定,对肥力较高、长势偏旺、墒情较好的麦田,应推迟浇水,一般在4月中下旬;而大部分麦田一般在4月上中旬浇水,兼顾预防晚霜冻害。

 

  4. 预防晚霜冻害和渍害。小麦拔节至孕穗期,各部分器官迅速生长,对低温的抵抗能力明显降低,特别是抗寒力明显减弱,应注意天气预报,在霜前12天浇水,以缓和温度骤降对麦苗造成的危害。对已受冻害的麦苗,应及早追施速效氮肥,每亩施尿素57.5千克,也可根据墒情肥水齐攻,中耕松土,促使未被冻死的分蘖或新生分蘖抽穗结实,把冻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。

 

  二、后期管理技术

 

  小麦抽穗后,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,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,生长中心以籽粒充实灌浆为主。

 

  主攻方向:养根护叶,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,促进灌浆,增加粒数,提高粒重。加强病虫害防治,防早衰、青枯,提高小麦品质,增加粒重。

 

  1. 浇好灌浆水。此期要看天、看地,合理灌溉,不能过晚,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灌浆水。浇水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,一定要无风浇水、做到小水轻浇,有风不灌、雨前停灌。为确保小麦的品质,若非天气特别干旱,一般后期不浇水,以防小麦倒伏或贪青晚熟。

 

  2. 做好“一喷三防”。小麦生育后期可能会白粉病、锈病、赤霉病、蚜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,易遇干热风危害,为了省工省时,提高功效,一般采取“一喷三防”措施,将杀虫剂、杀菌剂、叶面肥混合起来一起喷洒,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既防病虫又防干热风的目的,用药配方可根据麦田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,并做到随配随用。以防治赤霉病、吸浆虫和蚜虫为例,应在小麦齐穗后、开花初期,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+4.5%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+尿素500+磷酸二氢钾150200+50千克,搅匀后对准穗部进行喷洒;重点防治锈病、白粉病,亩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(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)+4.5%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+尿素500+磷酸二氢钾150200+50千克,于傍晚或黎明对穗部上下10厘米处喷药,每隔35天喷1次,共喷23次。若开花至灌浆初期遇连续阴雨天气,应连续防治赤霉病两遍以上,间隔时间为57天。

 

  3. 适时收获。当小麦进入完熟期(此期长相指标是:籽粒全部变硬,呈现本品种的固有色泽,体积缩小,茎秆全呈黄色、变脆,有的品种麦穗下垂,易折断、脱粒)后,使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收割、脱粒和清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地址: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二区204栋209号房间
邮编: 100081
联系人: 启高生物科技
电话: 010-68941121
传真: 010-68941121
手机: 18801325748
邮箱: qigaobio@163.com